醫(yī)學教育網小編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復習效率,搜集整理了““針灸治療咳嗽的處方”中醫(yī)專長醫(yī)師資格證書”的知識點,詳情如下:
1.體針療法
(1)外感咳嗽
治法:疏風解表,宣肺止咳。以手太陰、手陽明經穴為主。
主穴:天突、中府、肺俞、列缺、合谷。
配穴:風寒配風池、風門。風熱配大椎、曲池。咽喉痛配少商放血。
操作:天突先直刺0.2寸,然后將針尖轉向下方,緊靠胸骨后方刺入1——1.5寸,做小幅度提插,使胸部有針感后,立即出針,或將針上提0.5寸后,留針。余穴毫針瀉法,風熱可疾刺,風寒留針或針灸并用,或針后在背部腧穴拔火罐。
方義:天突為任脈穴,任脈入咽喉,針刺天突可疏導咽喉及肺系氣血,達到降氣止咳的治標目的。肺主皮毛,司一身之表,列缺為肺之絡穴,散風祛邪,宣肺解表。選合谷與列缺,原絡相配,加強宣肺解表的作用。取肺之背俞穴與募穴中府俞募相配,使肺氣通調,清肅有權。
(2)內傷咳嗽
治法:肅肺理氣,止咳化痰。以手足太陰經穴為主。
主穴:天突、肺俞、太淵、三陰交。
配穴:痰濕侵肺配陰陵泉、豐隆。肝火灼肺配行間、魚際。肺陰虧虛配膏肓、太溪??┭淇鬃?。
操作:天突操作同前,余主穴用毫針平補平瀉法,或加用灸法。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。
方義:天突降氣止咳以治標。內傷咳嗽,肺陰損耗,肺失清肅,取肺俞調理肺氣,清肅之令自行。太淵為肺經原穴,本臟真氣所注,取之肅理肺氣。三陰交疏肝健脾,化痰止咳。
〖醫(yī)學教育網版權所有,轉載必究〗
2020年中醫(yī)醫(yī)術確有專長人員醫(yī)師資格考核:咳嗽的病因病機
推拿技術捏法的操作要點—中醫(yī)專長醫(yī)師資格考核
中醫(yī)(專長)醫(yī)師資格考核:抹法的操作步驟和動作要點
上文內容““針灸治療咳嗽的處方”中醫(yī)專長醫(yī)師資格證書”由醫(yī)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,想了解更多醫(yī)學考試信息、復習資料、備考干貨請關注醫(yī)學教育網實踐技能欄目。